10月24日至25日,由河南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主办、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承办的河南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暨“《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学术会议顺利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围绕时代法治需求,聚焦《民法典》实施中的前沿问题及实践难点,汇聚近300名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和青年学子,推动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融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河南省政法委二级巡视员、河南省法学会党组成员兼秘书长王子勇,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魏建平,河南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土城,焦作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小献,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朱战利,焦作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年颖,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志飞出席开幕式。

副校长魏建平代表学校发表欢迎辞,向与会嘉宾致以诚挚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法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达衷心感谢。他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民法典》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法治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坚实根基。本次年会汇聚多方智慧,必将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王子勇在致辞中指出,要立足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全局,聚焦《民法典》实施中的实践需求,推动民法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他强调,法学研究是法治建设的关键智力支撑,必须锚定实践导向,以理论创新破解法治建设难题,以实践探索反哺理论体系完善,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理论根基、夯实实践底座,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事业行稳致远注入强劲动能。

田土城在致辞中向全体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我院为会议筹备付出的辛勤努力致以诚挚感谢,强调本次年会汇聚全省乃至全国民法领域优质力量,搭建起高层次研讨平台,议题设置深度契合河南法治实践需求,对促进我省民法理论创新、服务法治河南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会议开幕式由我院院长冒建华主持。他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感谢,并希望与会同仁把握研讨契机,深入对话交流、凝聚广泛共识,聚焦《民法典》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破题路径,为完善法律适用、推进法治建设注入新动能。

本次会议特邀中国人民大学王雷教授、武汉大学孟勤国教授作主旨演讲。王雷教授以《民法典合同编的体系效益》为题,从立法宗旨和制度建构层面,对合同编的核心价值与规范体系进行阐述。

孟勤国教授围绕《民法学研究的超前型与补救型》这一议题,立足当前法治建设实践需求,着眼民法学的时代使命与发展规律,对民法学研究的发展路径开展探讨。

当日下午,会议同步开设五个分论坛,构建起民法理论与实务深度交融的立体研讨矩阵。与会代表围绕民事审判疑难问题、总则与物权编司法适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思想碰撞与深度研讨。与会学者立足司法实践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结合自身研究与实务经验深入交流,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破解法律适用难题、提升民事司法质效形成广泛共识,将学术智慧转化为推动法治实践的具体路径。

闭幕式上,与会代表对本次年会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会议立足河南法治建设实践需求,为民法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搭建起深度交融的坚实平台,为破解区域民法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凝聚广泛共识、贡献重要智慧。会议既为河南法治建设注入全新思想活力,更以民法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契合为支点,为法治河南建设夯实理论根基、凝聚行动合力。这必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强大力量,谱写法治护航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此次年会的顺利召开,有力推动了民法理论研究与实务经验的深度融合,为持续深化《民法典》实施、服务法治中国建设筑牢了坚实的学术根基。立足新起点,我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化民法学研究,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紧密对接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需求,积极融入国家法治建设总体布局,为谱写中原法治新篇章、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