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印度尼西亚伽内什师范大学巴陵康孔子学院代表团应邀莅临我校访问。孔子学院外方院长Putu Ayu Prabawati Sudana、秘书Ni Putu Astiti Pratiwi、中方院长朱敏霞分别为我校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师生做讲座。本次讲座由文法学院学术副院长张莉主持。
巴陵康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外方院长Putu Ayu Prabawati Sudana围绕“巴陵康孔子学院项目建设与发展”做了主题演讲。她详细介绍了印尼巴厘岛中文教育的发展及现状、巴陵康孔子学院的创立进程与成长轨迹,同时展示了教学互动及文化交流实践项目的丰硕成果。Putu Ayu Prabawati Sudana特别强调了孔子学院在中印尼文化交流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她提到,这个平台不仅加深了印尼学子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认识,也为两国人民搭建了相互了解与友谊的桥梁。她还谈及孔子学院通过举办包括中国节日庆典、书法和武术表演在内的多种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了中文教育的魅力与影响力。此外,她也分享了孔子学院如何通过与本地学校和机构的紧密合作,拓宽了中文教育的受众范围,学员构成实现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到成人的全覆盖,为两国未来的交流合作培育了宝贵人才。
文化交汇:中国历史文化对巴厘岛社会的影响
孔院秘书Ni Putu Astiti Pratiwi以“巴厘岛与中国的文化纽带——艺术、贸易与信仰的交融之旅”为题做了分享。她从巴陵康之名的渊源出发,借助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生动地展示了巴厘岛与中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及其在文化领域的相互影响。在艺术领域,巴厘岛的舞蹈服饰上常常绣有充满吉祥寓意的中国传统云纹、如意纹等图案,象征着美好的愿景。在贸易往来上,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商品带到了巴厘岛,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而在信仰层面,巴厘岛的寺庙建筑风格亦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飞檐等元素的启发,展现了两地文化交融的无穷魅力。
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教师的职业素养需求
中方院长朱敏霞做了“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教师的素养与跨文化实践”的专题讲座。她从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与适应能力、个人品质与职业道德、外语与国际视野、印尼概况与华文教育情况、跨文化工作经历感悟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同时分享了作为中方院长在跨文化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体会。朱院长强调,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教师在海外工作时,应具备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适应能力,以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挑战。她还提到,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外语技能,拓宽国际视野,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促进文化交流。
讲座尾声,张莉对巴陵康孔子学院一行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她指出,本次讲座为师生带来了丰厚的学术滋养与宝贵的实践借鉴,学院将持续深化对外合作,着力提升研究生综合能力,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注入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