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5级研究生新生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树立人生志向,明确发展方向,9月8日至13日,文法学院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校史校情教育以及专业学习研究、学术道德与规范、心理健康等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为2025级研究生上好入学第一课。
9月8日上午,学院2025级研究生入学见面会暨“开学第一课”在121会议室举行。院党委书记杨可臣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并从适应成长、品德修养、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希望,寄语新生调整心态适应研究型学习,钻研专业锤炼品格、践行担当,打破思维局限培养创新能力,实现个人与学院发展同频共振。院长冒建华以“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为主题,强调新生既要涵养家国情怀、锤炼务实学风,深耕专业理论、打磨研究方法,也要积极参与实践项目积累解决问题能力,成长为兼具高尚品格、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院党委副书记郑伟围绕研究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以及学习生活特点等作了详细的阐述。

9月8日至9月13日,学院相关领导和专业教师为研究生开展多场入学教育。副院长张海媚介绍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情况,强调构建知识体系与参与研究实践的重要性。副院长曹爽解读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就业方向。学术副院长张莉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学术不端的严重后果,强调学术规范是科研的“生命线”。研管办主任刘坡详细介绍了《研究生手册》中实习实践要求、时间安排及考核标准。中文系主任刘延福介绍了中文专业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明确复合型文学人才培养目标。法学系副主任何平提出“法律条文+职业伦理”双底线原则。中文系副教授朱智秀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强调要平衡学业学习与身心健康,以积极心态应对压力。

9月9日下午,学院组织研究生赴南校区校史馆参观,从学校的发展历史,到发展成就,再到优秀校友事迹,大家深刻感受到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优良的校风学风,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9月10日,2025级研究生赴“西大井1919”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旧址、国旗教育馆、家风家训馆等场馆,沉浸式感悟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以及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接受了深刻思想洗礼。9月9日晚,研究生共同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一段段饱含血泪的深情咏叹,一组组倾情刻画的动人群像,让大家深切体悟抗战精神如何淬炼为融入血脉的精神财富。


此次入学教育主题鲜明、活动丰富,不仅在思想上为新生筑牢了理想信念的根基,更在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上给予了清晰指引。通过一系列精心安排的活动,新生们对学校、学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入学教育为契机,珍惜在校时光,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为学校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